首页
搜索 搜索

仰韶聚势,激发黄淮名酒产区新活力|环球观热点

企业家日报网     2023-06-01 14:42:21

企业记家日报记者者   李代广

河流自古出产好酒,在中国白酒版图上,有这样一片南北交汇、名酒汇聚的区域——黄淮流域。安徽、河南、江苏、山东四省交界,洋河、古井、仰韶等名酒企业环绕周围。


(相关资料图)

为持续打造中国白酒黄淮核心产区品牌,坚定中国白酒黄淮核心产区发展信心,5月24日至26日,“第四届中国白酒黄淮核心产区高质量发展峰会”在河南渑池仰韶仙门山举办。域内企业齐聚,同论黄淮白酒之道,共谋黄淮白酒未来。

当前,苏鲁豫皖四省,背书黄淮流域,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黄淮名酒带,成为中国白酒的核心产区之一,具备优异的发展条件。

地理上的“黄淮”

在中国气象局的规范地理用语中,黄淮地区也被作为11个特定区域之一,范围包括“黄河至淮河之间所含的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四省部分地区”。

这一区域能够横跨四省,突破行政界限,主要在于其整体特征较为明确。

首先,自然条件基本相同。黄淮流域,这片区域因为受黄河、淮河两大水系影响,拥有得天独厚的酿酒产区优势。地处北纬35度附近,是我国南北地理气候交汇地带,四季分明的区域性生态环境、丰富优质的原粮供应、悠久的酿造技艺传承,具备酿造好酒的天然基因。

其次,文明发展程度相似。黄淮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河南地区的仰韶文化、裴李岗文化,山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江苏地区的青莲岗文化,安徽的侯家寨文化等,诸多发源于黄淮流域的早期文化,在文化溯源上多有关联。

最后,历史命运相连。黄淮流域在我国历史上曾长期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地区。宋代黄河夺淮入海之后,由于黄河的不定期改道和泛滥,黄淮流域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命运走向几近相同。

诸多因素,造就了地理和文化层面的黄淮地区。而在中国酒业,黄淮也是一个具有板块意义的超级符号。黄淮白酒产区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白酒产量均居全国行业前列。

多个核心企业和谐共生,以符合地域特点的发展路径和魅力,成长为行业和市场重点关注的中国核心白酒产区,已经成为了中国白酒的新一极。

黄淮名酒产区中的“仰韶”

文化学者、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曾指出,黄淮这片古老的土地对于酿酒而言,属于中国白酒发展的“经典产区”。黄淮流域作为中华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众多美酒在此绵延流长。

作为豫酒龙头企业,仰韶酒业所在地河南三门峡渑池,地理位置上当属黄淮流域的最西端。渑池的水流多来自黄河支脉,因其北部崎岖的地势分散成多条河脉,河脉向南流动贯穿渑池境内的山峰。水中富含多种矿物质和活性微量元素,甘甜而醇美。

同时,渑池位于黄河中下游,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候决定了渑池一带盛夏降水的集中丰沛,充分满足了酿酒原料包括高粱、小麦、小米等的生长,是行业公认的世界美酒特色产区。我国最早的“酒”,也正是诞生于渑池。

查阅典籍文献,可以发现,7000年前黄淮流域也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无论是旱地作物,还是水田作物都发源于黄淮。最早的稻、黍、粟等粮食便在这里生长,粮食的富足为农业的孕育起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温床,也为酒的产生提供物质保障。

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中,在仰韶文化中期、晚期出土的八个尖底瓶中,发现了残留物。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委托美国斯坦福大学、西北大学的科研人员对残留物进行了科学分析,检测出了谷物发酵酒残留,采用发芽谷物和曲发酵两种酿酒技术。证实,中国酒源在仰韶,黄淮名酒产区的酿酒历史起点在仰韶!

图为仰韶酒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建光在第四届中国白酒黄淮核心产区高质量发展峰会上讲话

第四届中国白酒黄淮核心产区高质量发展峰会上,仰韶酒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建光提到:当前,苏鲁豫皖四省,背书黄淮流域,域内企业携手共进,多种香型、品类并存,充分体现了黄淮流域“融合共生”的地域特点和魅力。实现黄淮流域名酒产业的“守正创新,强质固本”,要有融合思维。

作为黄淮名酒产区的骨干力量,仰韶酒业传承七千年仰韶文化,继承古老酿造技艺,立足渑池产区优势,首先打破了中国白酒传统香型壁垒,按照融合思维,在工艺和白酒香型方面融合创新,创造出了豫酒品类标识——中华陶融型。

2020年,中国酒业协会批准发布“T/CBJ2108-2020《仰韶陶融型白酒》团体标准”通告,这标志着仰韶酒业研发的陶融型成果,被行业正式认定,确名为“中华陶融香型”白酒,成为中国白酒第十三种独立香型。

现今,仰韶酒业年销售额稳居区域第一梯队,并遥遥领先。凭借自身多年的文化积淀,科技创新、产业建设以及系列营销创新,已在消费市场迅速出圈,受到行业高度关注,持续为黄淮名酒产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1 华西制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35   联系邮箱: 920 891 2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