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党总支书记、团长王洪玲:坚持为民写戏,还戏于民
(相关资料图)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党总支书记、团长王洪玲:
坚持为民写戏,还戏于民
图为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纪念碑》剧照,王洪玲饰演玉琴。 王洪玲供图
“再来一段!”“太精彩了!”“欢迎回家!”5月5日,由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创排演出的现代戏《人民英雄纪念碑》在石家庄大剧院落幕后,观众们簇拥到台前,沉醉于高亢激越的梆子声腔中,不舍离去。“河北哺育了我,培养了我,我永远不会忘记河北是我的根。”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党总支书记、团长王洪玲满含深情地说,2016年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中带来《北国佳人》,此次又带来《人民英雄纪念碑》,“每一次回家乡演出都既激动又紧张,想把最好的状态呈现给乡亲父老,也会被家乡人民诚挚的感情和朴实的话语所感动。”
从徐水农村跟着琴师父亲“泡戏”的“戏丫头”,到河北梆子界的“一枝梅”,再到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的“掌门人”,戏台上,王洪玲演绎了一个个令人难忘的经典角色;戏台下,她不辞辛劳传承发展河北梆子,带领剧团将河北梆子唱响全国、唱出中国。
河北梆子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戏曲的历史使命不仅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与时代紧密结合,让传统艺术在新土壤中汲取更旺盛的生命力。”在王洪玲看来,让古韵梆腔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要保留传统文化根脉,更要寻找当代表达。“首先要扎实推进《王宝钏》《清风亭》《穆桂英挂帅》等观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传统保留剧目的演出;再就是不断创排新编历史剧以及新编现代戏,比如我们剧团创排了新编历史剧《窦娥冤》《张居正》、新编现代戏《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门前》,从豫剧移植过来《村官李天成》等。”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还创排了由古希腊悲剧改编的河北梆子《忒拜城》,复排了《美狄亚》。王洪玲说:“古希腊悲剧中的大悲大喜和河北梆子剧种的气质非常吻合,无论古今中外,人类悲喜之间的爆发力是相同的。”
戏曲的传承发展离不开一代代年轻人的接力。为吸引年轻观众,王洪玲带领剧团尝试了小剧场模式。“小剧场戏曲专门面向年轻人,故事更开放,即使是传统戏,在小剧场里,也会有开放性的结尾,带给观众更多思考,吸引了很多年轻观众。”除了向年轻观众敞开怀抱,王洪玲也千方百计培养青年戏曲人才。剧团与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不但改变了本剧团专业人才完全依赖引进的困境,还为其他剧团输送了优秀青年演员。
结束了石家庄的演出,王洪玲没来得及回北京,又奔赴浙江嘉兴。“我们团常年坚持在基层为群众演出,许多剧目在全国巡演,一票难求。我们要坚持为民写戏,还戏于民。”王洪玲说,正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所体现的那样,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戏曲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河北日报记者肖煜)